助力乡村振兴更加精准
清流县,被誉为“福建省鲜切花之乡”,“清流鲜切花”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,花卉种植面积逾1.1万亩,惠及5000多名从业人员,成为乡村振兴、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。然而,随着产业的蓬勃发展,被恶意拖欠花款的现象日益严重,成为制约产业有序发展的重大隐患。
针对该问题,清流法院联合县林业局开展鲜切花行业恶意欠款问题专项调研,组建花卉行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,为花农提供法律支持,引导其增强风险与维权意识。同时,通过举办司法护航培训班,指导花农运用起诉解决一批、联动化解一批、查处打击一批等方式分阶段、分步骤追回欠款。其中一名花农在调研后一个月内通过诉讼拿回15万元欠款,主动向清流法院赠送锦旗表示感谢。
同时,为帮助该产业提升经营水平和法律风险防范能力,助力产业健康长效发展和乡村振兴,清流法院联合相关部门编发《清流鲜切花产业司法服务手册》《销售清单》《对账单》,在全县统一推广,司法联动共促鲜切花产业交易规范化。
“代表委员点评”
王建琴
市人大代表、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局长
清流法院坚持服务乡村振兴,围绕全县鲜切花产业发展中的难点、痛点、堵点,精准施策,全力护航全县鲜切花产业高质量发展,值得肯定。
保障民生发展更加有力
房地产市场的稳健前行,是民众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石,而“烂尾楼”现象的出现,无疑成为购房者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。2013年6月,福建某房地产公司在清流县开发“玫瑰佳园”和“温泉酒店公寓”两个楼盘。2015年3月,因资金链断裂,两个楼盘均烂尾停工,近百名业主的安居梦瞬间破碎,面临着房屋产权证无法办理的困境。
难解,并不意味着无解。清流法院积极统筹谋划,通过争取党委政府支持、成立工作小组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,共同分析研判形势,最终促成“一揽子”盘活方案,使“玫瑰佳园”楼盘整体达到了验收条件,72户业主购买的房产和抵债给承建商的42间店面均顺利办理了产权证。同时,通过司法拍卖成功处置了“温泉酒店公寓”的土地使用权及在建工程,优先保障工人工资,并偿还了大部分预缴购房款项。至此,烂尾九年的两个楼盘均得以复建,闲置土地、店面等资产得到了有效盘活。
今年10月30日,清流县玫瑰佳园小区业主代表刘某将一面写有“公正司法解民忧,一心为民办实事”的锦旗送到清流法院,对法院盘活“问题楼盘”,解决业主“办证难”问题表示由衷的感谢。
烂尾楼盘影响民生福祉、社会和谐稳定,如何妥善处置是当前司法实践的重大难题。清流法院坚持精准施策,找准各方“最大公约数”,通过“一揽子”方案盘活2个九年烂尾楼盘,实现多方共赢,具有较好示范作用。
“代表委员点评”
陈彪
市人大代表、陈彪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
百姓之事,无论巨细,皆系民生之重。在司法为民的道路上,清流法院始终坚守公正、高效、为民的宗旨,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,特别是在解决“烂尾楼”问题上,更是展现出了服务大局、司法为民的责任与担当。
探索枫桥经验更加深入
近年来,清流法院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,积极探索“法院+综治中心”多元解纷新路径,选派法官入驻综治中心,建成“一站式”解纷服务圈,努力将矛盾纠纷止于诉外、化于诉前。
今年6月,清流县某镇某氏族人因宗祠建设事宜发生分歧,部分村民要求退还捐款未果,遂前往清流法院欲提起诉讼要回捐款。
考虑到该纠纷牵涉20余户跨村村民,且关乎村里的宗亲情义、宗祠文化等乡风民俗,清流法院立即启动诉调对接程序,积极劝导村民通过诉前调解方式解决纠纷,有效节约诉讼成本,修护乡亲情义;同时主动对接该镇综治中心通报相关案情,协作调处纠纷。最终,在调解员与村干部的耐心工作下,短短四天内,相关村民便顺利收回了捐款。
自入驻综治中心以来,清流法院已累计提供法律咨询70余次,通过诉调对接机制成功调解纠纷88起,其中59起更是通过“人民调解+司法确认”的高效模式得到了妥善处理,有效维护了乡村的和谐稳定。
“代表委员点评”
陈汝辉
市政协委员、清流县融媒体中心专题部主任
清流法院积极融入党委领导下社会治理大格局,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,凝聚更多法治力量,激发非诉解纷活力,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、化解在萌芽状态,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。